学院路校区三号楼改造项目介绍

作者: 时间:2020-10-26 点击数:


三号楼位于学院路校区教学区内,建成于1954年,是建校初期最早建成的建筑物之一,同时属北京市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历史保护建筑建筑性质为公共教学实验楼,建筑面积8910平方米,占地面积2509平方米,建筑结构为混合结构,建筑高度17.1米,地上共有四层。

 

 

因建筑年代久远,已不满足当今抗震检测要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使用需求,故实施本次改造工程,共涉及抗震加固、装饰装修、绿化景观等内容。项目于2020年5月份开工,现已完成改造。

项目遵循尊重原始建筑风貌,提升建筑使用品质、保证建筑安全使用”的改造理念,保留原有建筑尺度,与教学区原有建筑秩序协调统一,同时新增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报警系统以确保建筑安全,并根据现代使用需求设置多联机空调系统、电梯等无障碍设施,进一步提升了空间品质。

1.立面风貌重塑。历经60余年的风雨洗礼三号楼“水刷石”外立面难以辨识。在完全保留建筑三段式的立面样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充分比选论证,最终选用“浅米色仿石建筑灰泥”作为外立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有较强的立体感,同时具有可擦洗、表面微粉化自洁功能通过细节的变化处理,最大限度的再现了原有的颜色与质感特征,使改造后的三号楼整体呈现出质朴、厚重的性格特征。

 

 

三号楼的主入口外门采用了保留翻新的处理方式,所有外窗均更换为符合现行标准的断桥铝合金+low-E玻璃节能门窗。外窗颜色恢复了原建筑特征,划分方式结合现代使用需要和工艺要求,与建筑物整体风格协调一致。

 

2.公共体验提升。三号楼改造后将作为教学楼投入使用,设有阶梯教室、大教室、讨论室满足不同规模的教学需求。教室内部与走廊区域以白色和浅灰色作为主色调呈现出简洁现代风格此外增设的四处开放式讨论区,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讨论、交流的空间条件讨论区配备休闲沙发、吧台桌椅、手写玻璃墙等设施,作为三号楼内部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场所空间灵动的浅黄色墙面与庄重的灰色水磨石地面相得益彰,色彩的跳跃寓意每一次灵感的碰撞,未来这里将会成为思想延伸的载体。

 

 

 

 

3.历史特征传承。本次改造充分尊重三号楼的历史底蕴,通过现代化施工技艺再现建筑历史的细部特征,这种表达形式不仅展现出新时代的技术发展更是对学校历史的致敬,达到北航文脉延续与传承创新的平衡

三号楼主入口门厅具有浓重的历史色彩,是本次改造重点区域。改造中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对建筑细部进行处理,其中,原水磨石地面抛光打磨楼梯木质扶手修复翻新、二层藻井吊顶由传统手工匠人进行彩绘勾勒同时,通过局部增设吊顶、局部增设照明灯具、散热器等处理,全面提高了门厅空间的使用体验与品质。

 

 

 

 

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阶梯教室,被最大限度保留原始风貌,精心保留原建筑水磨石地面和钢木制壶形座椅结合原有结构梁架形式进行吊顶处理,同时增设照明灯具和空调新风设施,打造了具有传统风貌的现代化教学空间。

 


 

4.智慧教学探索。三号楼打造了一间示范性“智慧教室”。依托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配以灵活家具布置,可实现多样式的教学场景可升降式电源、无线网络、智能显示屏、行为捕捉与分析系统为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在疫

情防控的背景下,各方攻坚克难,齐心协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作为学院路老教学区第一个改造项目,三号楼改造项目为明年即将启动的主楼群以及未来一号楼、四号楼的改造积累了宝贵经验,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正值北航68周年校庆,我们期待校友们回到见证过老一辈北航人砥砺奋斗岁月的三号楼重拾往昔记忆,也希望所有新北航学子在此追随前辈的足迹,怀抱空天报国的信念踏浪前行!

 

 

 

版权所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总务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083

建设维护:网络信息中心 电话:82317114 电子邮箱:webmaster@buaa.edu.cn 京ICP备05004617